St. Louis,一個低調卻有趣的城市… 也許你從未聽過St. Louis,也或許St.Louis不曾出現在你的必去城市清單中,但事實上,它與其他城市大並無不同之處。在這裏,可以參加體育賽事,比如前往Busch Stadium 觀看紅雀隊比賽、參觀城市博物館或動物園,甚至你可以在St. Louis著名地標Gateway Arch,享受片刻的愜意。我們真正去探索St. Louis這座城市的時間只有近半天時間。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到這座城市的美麗,我們前往幾項著名的景點… Basilica of Saint Louis, King of France 聖王路易聖殿 這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座教堂,名字來源於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是美國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第一座教堂。可惜的是,當我們抵達時,教堂內似乎正舉辦著禁止外參訪的活動。因此,我們並沒有機會進去一探究竟。但值得慶幸的是,因為這座教堂有提供免費停車場,且地理位置距離Gateway Arch十分接近,至少我們省下一筆停車費… Gateway Arch 聖路易斯大拱門 這一座地標是由建築師Eero Saarinen塑造而成,這一個拱門目的是為了紀念美國西進運動而設立。 或許你們會認為與地標合個照就結束了!在這個大拱門,你可以有多重的體驗及享受,包括: Tram Ride to the Top:跳上獨特的電車,到達美國最高的紀念碑頂部,在頂端可以俯瞰整個St. Louis市中心。 The Museum:在這間博物館,你可以聽到美洲原住民、探險家、開拓者以及反叛者的故事。 Riverboat Cruises:這座拱門,正座落在密西西比河旁。因此你可以搭上郵輪,享受各種風景、美食餐點。 Helicopter Tours:當你在密西西比河高空翱翔時,從全新的角度體驗大拱門的壯觀。 在開始我們的旅遊之前,便提前購買乘坐電車登上GatewayArch 的門票。強烈建議一定要事先在網上購票。我們購買搭乘電車的時間是上午9:30,為了避免遲到,我們大概9:00左右便抵達。在入場前,我們在Gateway Arch周邊欣賞這座拱門的壯觀。突然,一位老先生默默朝我們走向前,說到:『You guys want to know the best place to take photos?』充滿好奇心的我們,瞬間點頭如搗蒜。接著,就出現以下這張照片…. 9點30分,大家開始依序排隊入場,因為這個地標是美國國家公園之一(我們也是很後來才知道…)進入前將會進行安全檢查,這與機場的安檢有些相似。進入之後,館員開始把大家分組,依次登上電車。在準備上車前,我一直以為是電梯,大家要進去搭乘電梯到最高點。輪到我們的時候,看著電車門打開瞬間,有種要登入太空的感覺,既奇妙卻又難以形容。 到達最高點,館員開始指引大家可以拍照,大概有5-10分鐘的時間可以待在頂端,因此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拍到景觀照。就在我們拍得正起勁時,一個熟悉的身影漸漸靠近我們並且說:『Want to know how […]
Get your kicks on Route 66… 沒有什麼比假期更能讓夏天尖叫的了! 在美國,有各種完美的度假勝地可供選擇,包括國家公園、各大城市、遊樂園、小木屋等,而我們選擇了Route 66。 Route 66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路,它又有Main Street of America, Mother Road之稱。歷史悠久的Route 66跨越3900公里,橫跨8個州,從Chicago出發,貫穿Illinois, Missouri, Kansas, Oklahoma, Texas, New Mexico, Arizona 以及California,終止於Santa Monica。 1926年被賦予『Route 66』的稱號,一路上有著老式加油站、汽車旅館以及餐廳,體現美國核心小鎮價值。Route 66也是自由的代表,自駕在這條曾經輝煌的道路上,聆聽著音樂、品嚐美食,並欣賞一路上的舊景風光,總能增長自我價值及經歷。隨著時代的進步,Route 66已經被高速公路取代,因此在Google Map上是無法查到它的。如果很想走完整的Route 66,可以在Amazon上購買《Route 66: EZ66 GUIDE For Travelers》, 這次旅程決定的突然,一群朋友在一次聚會中聊到公路66,加上我一直很沈迷於芝加哥系列影集(Chicago Fire, PD and Med),促使這趟旅程的開始…這是我第一次在美國的公路旅行。在這裡,我將分享有關如何規劃Route 66 Road Trip詳細信息! Day 1: Dallas to St. Louis Route 66 Historical Village […]
Tuesday, March 16th, 2021 was a big day for me. Just under a year since it started, I received my first dose of the COVID19 vaccine 在歷經許多的期待及盼望,3月9日的下午,PhD學生群組傳來了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的消息! 我在大學校園內工作,身為博士生,儘管在這嚴峻的疫情下,研究仍不可間斷!雖然學校並沒有醫院,但我們的研究卻是和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有著很緊密的關係,前往校園工作也意味著提高暴露於Covid-19病毒環境的風險。 美國開始宣佈可以施打疫苗的時間是2020年的12月,也是在疫情發生後的近一年時間就完成疫苗的研發,並且開始給醫護人員、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優先施打。以上條件我都不符合,因此當時我處於疫苗接種計劃的後期,也就是所有與COVID-19患者直接互動的醫護人員和其他人員都接種疫苗後,我才能進行疫苗接種。 3月9日星期二,這天我正在寫神經藥物學的期中考卷,我並沒有意識到PhD群組裡面正興高采烈地分享大家的心情,直到我結束考卷,打開手機,看到一條連結並寫著:『Yall sign up through this to get you vax!!』當我一發現,就立刻報名參加下週二上午時段的疫苗接種,並在接下來幾天中苦苦掙扎,因為我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感到興奮不已! 今天,週二早晨,我七點就起床並提早15分鐘抵達。因為是採預約制,無需排隊即可進入接種地點。8:15 AM,我被叫了進去,親切又善良的護士讓我坐下,填寫了我的COVID-19疫苗接種表,並詳細解釋她將要做什麼。相較於抽血,我更害怕打針。還記得來美國前夕,因為要注射一些疫苗才能入學,我總共打了四針。但我仍不喜歡打針,對於即將注射疫苗還是感到有些不安,但大多數時候我還是很興奮終於能獲得疫苗,這意味著結束Conid-19又更近一步!注射完沒有任何感覺,或許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感受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接著進入等候室,醫護人員在注射後15分鐘內會對你進行觀察,以確保沒有產生不良反應。 就這樣,我完成接種1/2的疫苗!他們告訴我,在第一周結束後,我將獲得對COVID-19的免疫力應該是60%,接下來是一個月後的第二次注射,我將獲得約95%的抗COVID免疫力!或許你始終對於這樣倉促研發疫苗並且直接注射到人體內存有很大的疑慮。關於新疫苗,大家都有許多問題。希望接下來的問答中,我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困惑。 Q: 是否該擔心疫苗在如此短時間內被製造出來? 我並不認為應該擔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科學家對於研發疫苗已有過往許多經驗,包括對其他病毒(如SARS和MERS)、或者是流感疫苗的研發,因此在研發疫苗的技術上是不需要擔心的。第二,充足的資金。有了錢,科學能做的事還能令人感到驚訝嗎😊 第三,在疫苗仍處於試驗階段時就能夠進行生產,這意味著它可以更快地進入到市面上。第四,人們願意參加臨床試驗,這對於推動這種疫苗的發展是非常巨大的! Q: 注射mRNA疫苗是否會改變或者是影響自身DNA、RNA結構? 不會!首先,注射至體內的疫苗中mRNA永遠不會進入你的細胞核,因為它沒有任何信號。即便注射後的mRNA真的進入細胞內,也需要通過特殊的enzyme將mRNA轉化為DNA,轉換後的DNA必須通過另一種enzyme插入到你的DNA中,然而這些enzyme都是疫苗不具備的! Q:是否會因為注射疫苗進而獲得COVID-19? 不會。所有通過批准的Covid-19疫苗都沒有涵蓋活的SARS-CoV-2病毒,因此你不會因為注射疫苗而感染Covid-19。 Q: 疫苗對新變種有保護作用嗎? 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保護力。目前批准的疫苗可引發所謂的“polyclonal […]
I always pack hundreds of things in my backpack (well, maybe it’s too exaggerated😂) But to be honest, I always think my backpack is overweight, I still think I should carry all of these things. Okay, let’s get started! Let’s take a look at all the things in the backpack of the first-year doctoral student! […]
回想過去,發現從大學、研究所、研究助理、藥廠等等,經歷許許多多的面試。雖然每次都不同,準備上的方向及技巧還是大同小異的。然而準備博士班的面試卻是出乎我意料的困難,或許是第一次用全英文面試,也或許是因為國外面試模式與國內不同,因此我花上許多時間在準備博士班的面試。在申請上博士班之後,開始陸陸續續收到一些訊息詢問我是如何準備面試的。還沒面試之前,這個問題已經在我腦海中圍繞許久。收到第一封面試通知時,我完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而從準備到面試的過程,我學習到很多,因此決定寫一篇文章。 『第一次』準備面試是在高中升大學的時候,申請三間獲得兩間面試機會。雖然簡單,卻也是讓我最害怕的一次,因為是『第一次』。接著是申請碩士班,申請九個科系,獲得七個面試邀請,也是這個時期讓我有大量機會學習如何準備面試。碩士畢業,應徵工作期間獲得三次面試機會。接著再到博士班的申請,獲得六家面試邀請。計算起來,總共歷經了『18』場正式的面試。當然,實習或工讀的面試不算在內。今天我決定詳細分享準備博士班的面試技巧,如果你有興趣,繼續往下看吧! Do not be afraid of everything 不要表現出『怕』或者『恐懼』的感覺 這一點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我分成兩個部分來說明。第一,你必須充滿自信,你必須相信、肯定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認為你應該被錄取,那有什麼好怕的?相信在面試前,你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既然都準備好了,那就大大方方地表現自己吧!第二,我們都知道要有禮貌。然而,在面試官面前,拿捏好展現禮貌的分寸,過度禮貌很有可能會被面試官認為你害羞、膽小、懼怕,這真的很重要。 Be specific 精闢且切中要害的回答問題 這個是大家在準備面試都知道的,但你知道嗎?許多人在回答過程會先鋪陳,可能他的回答當中90%都是不重要的,只有最後短短10秒才回答到問題。老實說這個錯誤我也曾經犯錯過,不過不是在面試的時候,而是在台上報告被台下教授們詢問問題,我帶著他們繞來繞去,最後才回答到重點。當時,而台下教授說:『你知道你只有最後一句話才是最重要的。』事後我仔細思考,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我被問題愣住了,我想不到答案是什麼開始隨便說說來猜一個正確答案。另一個則是想藉由帶著他們繞來繞去的這段時間去拼湊、排列組合一下我的正確答案。其實重點在於你的答案是否真實、是否切中面試官要害、是否是你自己的答案。有些回答其實很模糊、有的很大眾化。我認為,當你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請一定要『精準』。舉個例子,在博士班面試時,最常聽到的問題是『你為什麼想唸博士班』。好,答案來了,『因為我有興趣』、『因為我對XXX很有興趣,想多學習』,興趣這個詞非常模糊,你可以對任何事物都有興趣,但難道只因為興趣就唸嗎?重點不在於興趣,而在於『為什麼』有興趣。 Say I don’t know 承認自己的不足 我曾經聽過有老師建議,當被問到不會的問題,還是要辦法『編』出一套說法,證明自己有在努力思考,想出答案。其實這很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當你不會時,你說出來的答案就不可能是正確的。就算你運氣好猜中答案,難保你不會再繼續被問的更深入。在我面試的過程中,也有遇過老師們問的問題我完全回答不出來的。比如在某一所學校的博士班面試,我被問到某個病理機制 (mechanism),而那是我完全不曾接觸過的領域,我回答『我不清楚,因為我沒有接觸過』,面試官開始解釋這個機制讓我學習,最後仍獲得該學校錄取。因此我並不認為,承認自己的不足會影響錄取結果。 Always be prepared 永遠做好準備 這個是大家在準備面試都知道的,但是要準備什麼問題呢?什麼問題會被問?通常Google是最快的,上網就可以看到一堆相關的面試問題。你可以根據網路上的一些心得感想去做準備,也可以詢問過來人的建議。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當你在準備博士班面試時,想必你已經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為什麼想往這方面發展,想跟隨的指導教授是誰…等。因此,你必須熟悉你自己的研究、熟悉你有興趣的教授,其實這樣就夠了。舉個例子,我喜歡神經科學,我想向A大學的的B教授學習,那我就必須準備幾個問題:為什麼會喜歡神經科學?為什麼想申請A大學?為什麼想跟B教授學習?B教授的研究是什麼?我對他哪個部分的研究內容有興趣? 以上四項是我認為準備任何面試都適用的,接下來針對博士班面試準備的一些建議… Be familiar with your SOP or research statement 熟悉你的研究內容 面試環節通常是由招生委員會負責,而招生委員會是由系上教授所組成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Committee。教授們在不認識你、不了解你的前提下,想在眾多面試者中快速了解你的方法就是『詢問你的研究』。這非常重要,除了可以讓他們知道你的研究興趣之外,也可以讓他們清楚知道你的研究能力、完成度。因此,請 熟悉你的研究,並舉些具體的例子。 能夠讓教授們相信這是你自己做的研究。 Introduce your own research in detail 詳細介紹自己的研究 你已經在送出的申請文件內提供了研究概要,但是藉由面談可以向面試官證明你對於申請文件的內容清楚了解, 顯示你具有相關背景知識。在這邊也要強調一點,請一定要自己寫自己的文件,而不要找代辦或是其他人來寫,畢竟只有你自己親身體驗經歷過,只有自己才最清楚知道自己的研究是什麼。 What’s your motivation for pursuing a PhD 為什麼想要念博士班 這個問題我在每一間學校的博士班面試都有被問到,面試官想知道你在決定攻讀博士學位時是否已經深思熟慮過。畢竟,想拿到這個學位不容易,他們需要提供你獎學金、教育你許多知識,幫助你成為一個獨立研究者。教授們需要在對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之前,確定你就是適合的人選。在面試前,請好好思考博士學位將如何幫助你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
打開窗戶,使早晨陽光透進房間。選擇巧克力口味的中烘焙咖啡豆,煮上一杯香濃咖啡。最後,點燃香氛蠟燭,這是我每天起床後的一個小儀式。我喜歡有儀式感的生活,能幫助我開啟全新的一天。聞著令人愉悅的氣味,看著燃燒的火焰幾乎可以使我立刻平靜。多年來我一直都是蠟燭的愛好者,但過去幾週因為更長時間待在家裡,使我對於蠟燭的愛變得更加痴迷。我有著不同口味的香氛蠟燭,燃燒各種蠟燭時,感受到各種充滿活力、積極又奢華的氛圍,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香氛蠟燭的原因之一。 不確定個人的喜好風格?應該從哪家品牌開始下手? 強烈推薦從Bath and Body Works開始。可以肯定的是,幾乎每個人都十分熟悉Bath and Body Works。就算你不曾買過它們家的東西,一定也曾聽說過。除了銷售高質量的蠟燭外,也提供全系列的身體護理產品。 如果你從未購買過,我保證你一定會愛上它! BBW 的3芯蠟燭一直是我的年度採購項目之一,因為價格低廉、氣味散佈效果強烈、擁有良好的燃燒時間。如果真的要挑出一項缺點,我想會是包裝設計。不過如果你不在意包裝的設計感,不妨入手幾款BBW的香氛蠟燭。現在就來看看我最愛的香氛蠟燭有哪些吧! LAKESIDE MORNING Crisp Autumn Air, White Driftwood, a Hint of Green Apple with Essential Oils BBW的蠟燭口味眾多,有清淡的花香、濃郁的水果香以及沈穩的木質香。如果你沒有試聞蠟燭味道而直接購買,或許你會挑到不合口味的商品。而我在踏進BBW之後,我發現了這款Lakeside morning香氛蠟燭。如果你曾看過我的文章,你一定知道我曾經分享過我喜歡清新的味道,像是Breeze, Ocean, Morning…等。這款Lakeside morning蠟燭的香氣雖然在官方網站上寫的是綠色蘋果,但他的氣味沒有絲毫的酸味,而是帶有淡淡蘋果清香,有種乾淨且自然的氣味。聞著這款蠟燭,讓我想到一個畫面-一座座高聳的山被皚皚的白雪覆蓋著。如果你喜歡茉莉花的氣味,那麼它就是你的蠟燭! 它聞起來令人愉悅、充滿放鬆感。我真的真的很喜歡這種氣味,也難怪這一直是BBW蠟燭上最暢銷的氣味之一!因為這款蠟燭具有令人舒緩、放鬆的香氣,我通常會在寫部落格、或者是追影集時點燃它!最後,這種三芯蠟燭可以在整個房間、甚至客廳都能聞到,並且它燃燒的十分均勻,不易形成洞穴蠟燭,適合做為初入手蠟燭! FLANNEL Crisp Autumn Air, Bergamot, Heirloom Mahogany, and Soft Musk with essential oils 當我第一次看到Flannel時,不知道為什麼,腦中浮現出幾個場景,鄉村小鎮、馬在農場中奔馳、秋天的森林、木頭鋪成的小徑、步道等等。這款Bath and Body Works的法蘭絨蠟燭帶有佛手柑、紅木和麝香的木質香調,從上面的氣味信息中可以看出。這款蠟燭並沒有任何Breeze, Ocean等清新感,而是帶有一種森林裡木頭氣味。試著想像一下,秋冬的夜晚下著陣陣細雨,你必須穿越一片森林,有種涼爽、冷調的木質香。每當我點燃它,有種彷彿處在冬天的夜晚,徐徐涼風吹過我的耳際,正是這種香味令人感到放鬆。這款蠟燭雖然有佛手柑,但只能在一開始聞到清淡的柑橘味,隨之而來的是濃濃的木頭香,除了桃木,似乎還有些許檀香木頭的氣味,聞起來十分特別。另外,我也喜歡深藍色的蠟燭以及罐蓋上設計的雪山、冷杉細節。 EUCALYPTUS TEA Eucalyptus Essential […]
Reading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escape from this disturbing and annoying world. I always read a super interesting novel in my free time, instead of being a couch potato with chips and salsa. Here is my relaxing routine, make a cup of tea with milk, grab a book and soak into the […]